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今天,如何向艾思奇、韓樹英等哲學大家學習,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做好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的宣傳與普及,已成為擺在廣大社科理論工作者面前的一項極具現實意義的實踐課題。
在四川省漢源縣永利彝族鄉,有一個孤懸于大渡河峽谷峭崖上的村寨,名字叫“古路”。這里的干部群眾經過多年艱苦奮斗,走出一條自然生態和民俗文化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笑的風》具有史詩氣魄,全景式地展現共和國60余年社會生活的歷史變遷,特別是人們思想、意識的內在變化。僅就篇幅而言,這其實是個“小長篇”,然而表現出的卻是“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的大視野。
偉大抗疫精神是在抗擊疫情的具體實踐中涌現出來并得到弘揚培育的新時代的中國精神,是戰“疫”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目前留存的十幾封家書,都是鄧恩銘走上革命道路后在山東期間寫給家人的,從中可以看出鄧恩銘熱愛家人、反抗舊俗和視死如歸的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