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們應通過法治思維更好地在國際傳播中構建中國共產黨的立體形象。
法治是承載價值觀念、具有國際傳播能力的“全球語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在“一帶一路”國際法治合作、外商投資準入、區域經貿合作、涉外商事審判和仲裁等對外開放法治保障建設上取得明顯成績。新發展階段,我們要更加注意挖掘法治尤其是涉外法治的話語價值,將涉外法治的“規范作用”和“話語作用”一同重視,體現在涉外法治頂層設計和實施全過程,進一步通過法治思維,將中國共產黨文明觀和中國全球治理新主張進行表達。這不僅有利于維護中國的合法權益,也可以有效傳播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新時代新征程,國際傳播要更加重視用法治思維宣傳黨的新思想新實踐
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世界人民謀大同。我們要構建與黨的崇高使命相稱的國際法治話語權。將黨在新時代的涉外思想理論和政策主張進一步體現在涉外法治話語體系中。當前數字經濟驅動的全球化已經開啟,“雙碳”新業態引領的經濟社會發展轉型迎來新契機。我們應該牢牢把握歷史契機,讓中國企業走到哪里,就將中國具有國際意義的法律法規帶到哪里。
一是進一步構建中國特色生態文明法理學體系。要站在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新階段的戰略高度,從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總結法理新概念,構建中國特色生態文明法理學體系,更好地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目前,國外生態法學、環境法學、地球法理學均有初步成果,這督促我們要基于中國實踐抓緊產出更多更好更高水平的理論成果。
二是進一步構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生態文明責任法治機制。以推動落實《生物多樣性公約》為契機,推動中外企業建設“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伙伴關系、企業聯盟,健全中國企業“走出去”生態文明責任的法律監管體系,健全中國企業開展海外綠色發展合作的法律促進體系,讓中國企業海外“綠色項目”成為傳播中國生態文明思想的“最靚名片”。
三是進一步構建中國企業加強國際傳播的體制機制。要不斷完善涉外企業加強國際傳播的體制機制,企業在開展宣傳教育、企業文化建設中,增加國際傳播工作要求,將抓好國際傳播作為中國企業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海外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與國際傳播深入融合。
四是進一步加強涉外法治國際傳播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是基礎工程。涉外法治人才不僅是專業人才,也要承載新時代國際傳播使命。要強化其宣傳中國涉外法治的意識,培養融合法學、新聞傳播、外語等多學科知識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ㄗ髡呦祵ν饨洕Q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