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遠
習主席強調,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廣袤中華大地上,革命博物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星羅棋布的紅色地標,見證著百年大黨的輝煌歷史,傳承著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精神。每一方紀念碑、每一座英雄墓,都是黨和國家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需要各地各級合力保護好利用好,用紅色資源教育人、啟迪人、鼓舞人,在紅色地標感悟信仰的力量,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每處紅色地標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都能為后人提供豐厚的精神滋養。這需要注重紅色地標的史料挖掘,拓展史料范圍、增加史料內容,不斷豐富館藏文獻;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編制合理保護方案,跟進做好搶險加固工作;注重硬件提升,對館區環境設施定期進行升級完善,根據實際需求劃設多樣化功能區域、設立多樣化參觀線路。
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紅色地標的全新表達方式,有的建立館校合作長效機制,研發系列特色課程及特色研學項目;有的注重品牌打造,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等時機,打造優質活動節目、開發周邊文創;有的將紅色資源保護同步對接城市互聯網發展規劃,提升黨性教育的時代感、滲透力和覆蓋面。根據不同的受眾群體,創新不同的教育方式,讓廣大干部群眾近距離感悟紅色文化。
時代在發展,“2G思維”無法適應5G時代,需要大膽創新,努力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在利用館藏資源開展文化宣教時,應多用群眾耳熟能詳的“接地氣”的語言,說時代新話,發時代新聲;應嘗試運用VR、AR、3D等技術手段,通過互動式、沉浸式、可視化體驗,增強紅色文化傳播的互動性、感染力;應加強各方合作交流,打造歌劇話劇、短視頻、線上互動游戲等多樣態紅色文化產品。
紅色地標是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課堂,應不斷加強統籌規劃和整體保護,發揮其獨特教育作用,用黨的光輝歷程鼓舞斗志,用黨的光榮傳統砥礪品格,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從中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新時代跑好這一代人的接力賽,滿懷信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